宁夏好水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工人对熟食鸡爪包装封口。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自热火锅、自热面条、独立包装的鸡爪和鸡蛋、方便食品串串香……走进宁夏好水川食品有限公司,琳琅满目的产品摆满了公司展台。一路走来,好水川从当初主要销售熟食、家禽饲料、分割鸡、牛羊肉等产品的小企业,逐渐成长为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的综合食品企业。在改革发展的路上,好水川到底有什么秘诀?
“以前公司生产的产品可没这么丰富,虽然我们一直致力于产品研发,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持,企业的产品开发并不顺畅。”公司技术研发工作人员席永恒说,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,总能遇到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,营养比例如何均衡、口味如何更符合大众化、食品加工工程中的污染物如何控制……一个个技术问题像一座座“堡垒”,等待着大家逐个攻破。虽说厂里有技术人员,但专业的并不多,企业想发展想突破,却因缺乏专业人才常常感到使不上劲。
自2016年起,每年公司都会申报科技项目,但由于项目技术含量低、缺乏特色、缺少创新点等问题,导致申报屡战屡败。
问题出在哪?企业负责人马玉芳思索再三,意识到问题还是出在人身上,缺乏专业的科研人才,即使企业再努力,结果都不会让人满意。
找到问题根源后,企业首先想到了与专业的专家学者和技术团队合作。但产品的生产、研发涉及各个方面,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,到哪里才能找到合适的专家学者,又怎么才能确定他们是否适合自己的企业呢?
“作为企业来讲,有这个意识却不知道去找谁合适,导致企业研发技术迟迟没有突破。”席永恒说。
就在企业一筹莫展时,我区开展了江苏院士专家宁夏行活动。得知院士专家来宁,马玉芳格外重视这次机会。
“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姚卫蓉教授,多年来一直从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,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、食品安全因子快速检测、食品加工过程污染物控制措施等方面的专家。”马玉芳决定邀请姚卫蓉加入公司智囊团,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。
目前,尽管合作才刚刚开始,但姚卫蓉通过调研、案例分析,已为好水川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建议。
姚卫蓉告诉记者,通过院企合作,她们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,推动科教与经济的紧密结合,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从而提高企业效益,实现双方共赢。
“自2018年至今,我们企业已与浙江大学、宁夏大学、天津科技大学、江南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合作,柔性引进高级教授6名,并投资1000余万元,建设宁夏家禽肉制品工程技术中心。在区内外高校技术的支持下,企业的新产品越来越多,一些产品成为企业‘明星’产品,为企业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效益。未来,相信企业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阔。”马玉芳自信地说。(记者 赵婷婷)